第一週 | 1 | 讓我們好好認識彼此 | 彼此認識與暖身,探索每個人在人際關係中的溝通樣貌與渴望。 |
第二週 | 2 | 我想成為這樣的溝通者 | 釐清自己在溝通中的角色與目標,找到想經營的關係方向。 |
第三週 | 3 | 聽見對方的話,也聽見自己的心 | 練習非評價性的聆聽,學會分辨情緒與需求,建立互相理解的基礎。 |
第四週 | 4 | 情緒來襲,怎麼說才不爆炸? | 面對衝突時的情緒管理練習,避免情緒淤積帶來的內耗與傷害,轉化「生氣」為有力量的表達。 |
第五週 | 5 | 說話,也是一種選擇 | 探討語言的影響力,練習「溫和又堅定」的表達方式。 |
第六週 | 6 | 關係的地雷:質問與責備 | 學習用「提問」代替「質問」,打開對話的可能性。 |
第七週 | 7 | 衝突,也是重啟的機會 | 當關係進入緊張期,學會辨識衝突、回應錯誤、創造修復機會。 |
第八週 | 8 | 面對3C與沉默:無聲的溝通挑戰 | 探討現代溝通障礙,像是滑手機、冷處理等非語言訊息背後的意涵。 |
第九週 | 9 | 讚美、鼓勵,還是賦能? | 學會用鼓勵代替過度讚美,讓關係中產生自主與尊重的力量。 |
第十週 | 10 | 溝通中的賦能行動 | 透過賦能減少自我懷疑與消耗,轉化關係中的「無力感」。 |
第十一週 | 11 | 關係的儀式感與日常練習 | 如何在生活中建立簡單可行的溝通儀式,讓關係更有溫度。 |
第十二週 | 12 | 我的溝通新起點 | 整合學習內容,回顧改變歷程,設計屬於自己的溝通實踐計畫。 |
第十三週 | 13 | 公共參與月 任意場次論壇 | 公共參與月為每年的5月、11月,當月會規畫許多場次的論壇,包含三大主題:認識在地(地方學)、愛與陪伴以及公共議題。以更多元的形式,將新莊社大師、工、學所關注的事物,推向更多人的視野之中。 |